资讯 > 正文

人民网:5G无人巡河船“试水”北海公园 水质信息每15秒一反馈

资讯来源: 紫光云 2021-05-08

5G无人巡河船“试水”北海公园

水质信息每15秒一反馈

 

身长只有1.2米的无人巡河船在游船之间穿梭自如。

image.png

“哗啦,哗啦。”一艘橙色的小船劈开浪花,巧妙避开游船,快速向远处的白塔驶去。昨天下午,专门巡视监测水质的5G无人巡河船在北海公园首次试航。无人船搭载的水质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水质数据,高清摄像头则可查看人眼所不可及区域的水环境状况。记者从西城区城管委了解到,这样“人机结合、立体交叉”的巡河方式,在本市还是首次进行。下一步,无人船巡河将扩展至护城河、凉水河、南长河、什刹海、后海等水域。

过去监测水体水质,主要靠工作人员现场取水样,而后带回实验室化验。还可以在水域的固定点位设置传感设备,对周边区域水质进行实时监测。“一些水域地形复杂、排口隐蔽,人工巡河不容易深入,巡河盲区难触达,河道附近乱占、乱建、乱排难发现、难取证,有时辛辛苦苦采集回的水样还不符合要求,监测效率低。”西城区城管委工作人员介绍说,这些难题,都被无人船一一破解。

在北海公园的游船码头旁,记者见到了这款小巧的无人船。1.2米长的船身最前端,安装有高清摄像头,能够实时拍摄四周的环境画面,甚至能查看到人眼所不可及区域的水环境状况;船身上安装的小喇叭是个“云通话”设备,可以远程语音喊话,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语音;后排告警灯一亮起,可以对周围船只起到警示作用。船底,则搭载着水质监测器,实时监测到的水体数据会同步传输到水务平台。“无人船的应用,实现了从监测一固定点的水质到监测一整片水域的跨越。”无人船开发方熙诚紫光公司工作人员介绍,充电两小时,无人船可实现持续巡河五六个小时。

无人船可提前设定巡逻路线,航线也可实时更改。如果水域情况比较复杂,比如北海,湖面上有很多游船,则可以由工作人员在岸上遥控小船。遇到障碍物,无人船通过雷达扫描,将自动躲避;如果障碍物实在绕不开,则会立刻“刹车”。“无人船利用4G或是5G信号操控,数据几乎不会有任何延迟。”

电脑和手机都可随时接收无人船传输回的视频图像和监控数据。工作人员打开笔记本电脑,屏幕上的数字显示“pH值8.36,浊度14.80……”。对比数据后,工作人员表示:“北海目前水质情况良好。”每隔15秒钟,无人船便会对pH、电导率、溶解氧、浑浊度、温度这5项水质参数进行一次监测和信息反馈。

目前已有2艘无人巡河船准备投入使用。包括护城河、凉水河、南长河、什刹海、后海、北海、动物园湖、大观园湖等“九河十二湖”的水域,都将引入无人巡河船。

 

熙诚紫光护航西城河湖水安全

今年以来,熙诚紫光承接西城区城市管理委(区水务局、区河长办)“水务大脑”二期项目,合作研发出智能无人巡航船方案,并于两会前夕巡航西海、两会期间在北海巡航,助力西城区城市管理委积极做好区域河湖水安全的服务保障工作。这是西城区首次采用人机结合、立体交叉巡河的方式,也是西城区城市管理服务保障科技应用的又一典范。

自2019年起,熙诚紫光就以大数据、物联网、移动通信等新一代科学技术助力西城区城市管理委(区水务局)建设西城“水务大脑”,一期项目从决策支持、业务应用、基础设施管理三个层面支撑区水务局供水节水、水质监管、水务执法、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内容,共搭建了业务数据展示、水务挂图作战、告警预警、统计分析等8个子系统建设。

image.png

根据规划,今年启动的“水务大脑”二期建设,将对一期项目中未开展、未完备的系统进行建设和提升:聚焦重点河湖区域,包括重点保障区域、疑似偷排区域以及问题常现区域,对异常情况提供主动预防手段;建设前端数据自动化采集能力,对各类问题提供实时、准确、客观的监测和数据支撑,并进一步完善业务系统在即时响应、工作闭环反馈处理等应用性和效果;同时,实现以周为单位进行巡河覆盖,解决人力巡河工作任务繁重问题,监测范围由以往监测一点升级为监测一片水域。

image.png

利用智能无人巡航船,强化“水务大脑”数据资源和应用的整合,形成完整、及时、高效的水务业务链,将成为保障西城区的水生态、水安全的新兴实用的科技工具,熙诚紫光也将继续致力于以科技助力西城水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。

 

紫光云水务大脑以智驭水 还原绿水青山

基于水务行业实际场景,用紫光云公司的水务大脑来支撑应用开发,构建一套可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水务解决方案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结合工程项目的治水的管理理念,从数据到应用、从单体到融合,为涉水用户提供了建设、管理、考核、评估的一体化智慧水务平台。以“ 平台+生态 ”的模式打造互联网+大数据+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,提升水利公共管理能力,满足公共服务需求,保障水务可持续发展,用数据还原绿水青山。

image.png

在湖北省武汉市,由紫光碧水开发的“数据河湖长”及“武汉河长制” APP利用“互联网+”治水模式,为各级河湖长提供在移动终端上进行信息查询、问题反馈、河长巡河、河长圈等功能和河流、湖泊管护新手段,最终实现河湖长巡河履职清晰化、规范化和智慧化。

image.png

在天津市滨海新区,“互联网+水务”管理模式加强水域管理能力。一张图实现12条河流和湿地、水库的实时监看,动态监管,及时掌握泵闸状态和城市内涝、积水等情况。整合水质类别、水质达标率等数据,为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渤海水质改善提供依据。集成各水系水情和泵站排水等信息,为提前防汛做出预警。通过动态监测,能够掌握各类水体水务信息的变化情况,从而加强新区水域管理能力。

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,科技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环境保护的手段。在以云计算、5G、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“数字基建”时代,紫光云智慧水务以科技之力为水环境保护赋能。紫光云公司也将持续依托自身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丰富积累,助力保护水资源,以一朵“云”助力一方水秀山明。